瑞興濕地
桃園市政府為改善大漢溪中庄調整池及鳶山堰的自來水原水水質,辦理「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於大漢溪中庄攔河堰旁興建一座每日處理1萬噸生活污水的人工濕地(瑞興濕地),全場域包含7個生態池塘,蓄水容量約4.4萬噸,透過人工濕地淨化,生活污水污染削減量每日約162公斤。人工濕地工程強調透過生態保育與棲地營造的工程手法,在21公頃的工程範圍內創造出5.5公頃的水域與15.5公頃的水岸濕地公園,為一兼具水質淨化、節能減碳、生態綠化以及棲地保育的多功能環境教育場址。
水質淨化機制
瑞興濕地採用無耗能設計,利用重力導流與天然植物、土壤、微生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污染物削減與水質改善的效果。水流首先進入穩流池沉澱雜質,再進入設計有不同植栽類型的水平流人工濕地,透過下列機制進行淨化:
植物吸收:挺水與浮水植物吸收氮、磷等營養鹽類。
微生物分解:濕地介質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與氨氮。
沉澱過濾:顆粒污染物於沉降與濾層中被截留。
復氧與硝化:根系釋氧促進硝化反應,改善水中氮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