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樹林礫間
位置位於板新水源保護區,該保護區範圍自後池堰沿大漢溪兩畔至鳶山堰板新取水口間之區域。其主要為污染源為生活污水及零星事業廢水,目標處理水量為6,000 CMD,於民國106年完工;採取自然生態之接觸曝氣法,利用截流設施截流污水,經曝氣及附著於濾材表面之生物膜分解,達到淨化之成效。配置內容說明(員樹林)
處理單元包括取水設施、粗攔污柵與沉砂池、進流水槽、礫間接觸氧化槽及出流水槽與污泥儲存槽等。藉由取水口及重力管取水,使污水流入前處理及進流設施,取水口設有擋板與格柵,用以防止漂浮物與大型固體物流入取水管,進入礫間淨化槽則藉由曝氣部與非曝氣部兩者之搭配,由曝氣部負責污染物之生物氧化分解,而非曝氣部負責懸浮固體及生物污泥之接觸沉澱,共同維持良好之水質淨化效果。經淨化水經出流整流渠道流出至出流水槽,並以放流管線重力放流至員樹林排水渠道。
處理流程
取水設施 → 粗攔污柵與沉砂池 → 進流水槽 → 礫間接觸氧化槽 → 出流水槽與污泥儲存槽等
處理單元說明
1.取水設施:於既有員樹林排水渠道三孔箱涵橋下游之單側設置一方形孔口取水,藉由取水口及重力管取水,使其流入前處理及進流設施,取水口設有擋板與格柵,用以防止漂浮物與大型固體物流入取水管;取水管並安裝一只蝶閥供維修或淹水時關斷系統進流。
2.粗攔污柵與沉砂池:進流水首先經由粗攔污柵及沉砂池以為攔除小型固體物後沈澱砂粒並抽排至員樹林排水,再藉由進流揚水泵將污水以動力揚水送入礫間單元之進水井。
3.進流水槽:自進水井後,動力流入的污水藉由進水井進行消能,並由渠道上之細攔污柵攔除更小粒徑之固體物,接著污水以重力流方式流入後續整流渠道單元穩流後,再流入礫間接觸曝氣氧化槽淨化處理。
4.礫間接觸氧化槽:藉由曝氣部與非曝氣部兩者之搭配,由曝氣部負責污染物之生物氧化分解,而非曝氣部負責懸浮固體及生物污泥之接觸沉澱,共同維持良好之水質淨化效果。
5.出流水槽與污泥儲存槽:經淨化水經出流整流渠道流出至出流水槽,並以放流管線重力放流至員樹林排水渠道。